成果总结
时间:2021-12-28
同心及新时代、新思想等100 个教学案例。通过组织教师专题研讨、集体备课等多种形式,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探讨“三进”工作的有效途径,提升思政课堂教学质量。让思政课“有滋有味”。2020 年6 月,学院承办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的“使命在肩、奋斗有我——艺术名家与思政课教师面对面”活动,组织北京和全国大中小学校思政课教师与濮存昕、冯远征、范迪安、王黎光等同备一堂课,受到欢迎和好评。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把思政小课堂和戏曲大课堂结合起来的示范。让思政课“有声有色”。教学中我们把美育、艺术、人生之道融入课堂教学,重视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2020 年12 月我院承办了教育部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现场观摩活动,我院向教育部社科司和部分省市教育工委领导、全国近30 所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等展示了“思政+戏曲”课堂教学示范课。由思政课教师先阐释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解读,再由京剧系教授、梅派传人讲述梅兰芳《穆桂英挂帅》的家国情怀并演唱经典唱段,另一位教师讲述京剧《江姐》“绣红旗”并声情并茂地朗诵。对这种“思政+戏曲”特色的课堂教学,时任教育部社科司刘贵芹司长在观摩教学后讲到:“今天的观摩活动组织得非常成功,集中展现了近年来中国戏曲学院思政课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成为一校一(数)品的示范。”这种专业与思政课教师同堂授课相得益彰场景凸显了我院课堂教学特色,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厚植戏曲文化,推动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发展
一是深入挖掘戏曲艺术蕴含的德育资源,让思政课 “好懂好学”。高台教化是戏曲的本质特征和社会功能,它的内涵极其丰富,其中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教学中我院教师把戏曲元素融入思政课,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更具说服力。通过讲岳飞戏、杨家将戏弘扬家国情怀;讲包公戏彰显清正廉洁、公平公正的重要性,以课育人厚植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基础,起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启迪作用。二是精心打造“名家领读经典”精品课,让思政课“好听好看”。艺术院校学生对艺术名家具有很强认同感,那些有信仰、有道德、有情怀、有担当的优秀艺术家是他们人生的标杆和偶像,我们在发挥艺术名家示范效应上做足功课,就是让艺术家走进课堂现身说法更具信服力和亲和力。2017 年以来,学院联合其它艺术院校共同开设“艺术名家领读经典”市级思政课,先后邀请濮存昕、冯远征、王黎光、宋飞、廖昌永等80 余位艺术家走进课堂,教学效果反响好,深受学生欢迎。艺术名家讲授经典作品时,还会有示范表演,把交响乐团、京剧表演、音乐舞蹈搬上舞台,辅之以学生观摩红色经典剧目演出等形式,这种“剧场里的思政课”、“音乐中的思政课”,使学生在艺术熏陶中理想得到升华。艺术名家结合自身演艺创作实践,理论与艺术经典融合,深情阐述真善美的思想境界以及追求德艺双馨的人生之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得到情感上的共鸣。每学期受益学生达3000 多人。有的学生兴奋地说“这样的思政课,我们不想下课”。如今,它不仅成为我院思政课的“名片”,也已成为北京市大思政课示范课、精品课。因势利导,与时俱进,我们还相继推出了系列主题教育课,一是2020 年由我院牵头全国八所艺术院校举办“疫情防控思政公开课”,聘请一线医护人员、专家学者、思政课专家、艺术名家共上弘扬抗疫精神的思政大课。二是2021 年由我院牵头全国十一所艺术院校举办 “红色经典作品中的党史教育”,紧密联系党史教育的主题,邀请石仲泉、邵维正等党史专家与艺术家讲授红色经典思政课、伟大长征精神、沂蒙红嫂精神、美术作品中的党史教育等。思政与艺术相结合,赢得了学生的好评。三是发挥团队作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让思政课“好艺好美”。通过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学习戏曲艺术理论,厚植戏曲文化资源。学院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特别是思政课教师与京剧专业教师联合组成“思政+戏曲”教学团队,共同研讨课程教学和育人之道,团队成员张晶获得2021 年北京高校教书育人“最美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
三、创新教学理念,使思政课教学模式独树一帜富有特色
中国戏曲学院牢固树立精品课程意识,全面体现“思政+戏曲”的特色优势,把戏曲文化贯穿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架构等教学全过程,呈现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特点。1.守正创新,教学在四个维度上实现高质量提升。确立“一个目标”,打造富有戏曲特色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实现“两个转变”,思政课与戏曲特色紧密结合、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注重“三个打通”,打通思政课与艺术专业、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名家领读经典之间的连接;强化“四个参与”,思政课和专业教师、艺术院校同行、艺术名家大师、学生的参与。2、理论研讨,延伸“思政+戏曲”教学视野。我院秉承国粹艺术蕴含的深厚传统文化底蕴,连续举办八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术会议,邀请思政课专家、艺术家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深入研讨,开阔了教学视野,延伸了教学内容,发挥了戏曲艺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独特作用。3.引领示范,搭建“思政+戏曲”全方位交流平台。我院思政课“思政+戏曲”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备受关注,在全国艺术类高校起到“领头雁”、“排头兵”示范作用。我院是全国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会的倡议单位和秘书长单位,连续推进召开了十二届教学研讨会。2018 年我院牵头北京四所艺术院校获批“北京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示范点”。此外,我院还协同中央民族大学获批“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4.做精做强,构建具有戏曲特色的思政课创新型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把美育、艺术、人生之道融入教学过程,促进教与学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组织教师编写并出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参考书(戏曲卷)。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采取线下线上结合的形式进行授课。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意见》,所有学生全员参与、教师全过程指导并计入课程成绩的实践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特长,让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考核方式,改变原有以期末闭卷集中考试为主的考核体系,加大平时和实践教学考核占比,期末考试形式过程化、多样化,一是基础理论知识考核,以计算机考试的形式完成,占总成绩40%;二是综合分析和材料题,占总成绩30%;三是实践教学过程化考核,占总成绩30%。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首先,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访学名师大家的方式,我们与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座谈艺术作品如何融入课程,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举办“第六届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学术会议”;聘请清华大学王雯姝、北京大学程美东为我院特聘教授,在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其次,我们还与中央民族大学马院签订省部属马院共建协议,两位青年老师与孙英院长签订拜师协议。邀请多位教学名师到我院思政部挂职指导、示范授课、座谈交流等,分享他们教学及育人经验。再次,创排京剧戏歌、与我院音乐系共同策划公演“《戏韵留声——庆祝建党百年戏曲音乐晚会》。
四、教改成果丰硕,发挥学生主体积极性与实现知行意的统一
思政课教师不断探索实践育人途径,有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思政课堂与第二课堂、专业课堂结合起来,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联系起来。1.思政课堂取得良好的实践育人成果。注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改变满堂灌的僵化教学方法,推进课堂教学的成果转化。指导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开展社会调研、进行艺术创作、参加竞赛、展览展示等,学生作品获得多项国家和市级奖项:如学生创作的《红船》获得教育部主办的大学生思政课艺术作品主题创作展一等奖;短视频《戏•承》入选教育部大学生我心目中的思政课微视频展播优秀作品;多篇学生社会实践调研论文在首都高校思政课学生优秀论文征集中获奖。2018 年1 月6 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我院承办的“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学成果展示汇报”,来自京津冀高校90名思政课教师代表以及33 所高校的500 余名大学生参加。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程美东教授和我院师生共同编创的戏歌《新时代中国梦绽放光芒》受到好评。这次“思政+戏曲”教学成果展示,彰显我院教学育人特色。2.在时代大考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令人欣慰的是,无论在思政课的“小课堂”,还是在社会风云激荡的“大考场”,我院大部分学生都能把在思政课上的所学、所感、所悟付诸行动,用生动实践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尤其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天安门广场纪念大会、建国70 周年庆典、一带一路亚洲论坛、新年戏曲晚会等重大活动中,国戏学子勇挑重担、不辱使命。全院三分之一学生参与并圆满完成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游行、天安门广场舞、“奋斗吧 中华儿女”晚会等重大任务。京剧系学生退役士兵李京音,得知江西九江地区抗洪形势严峻,主动向前方部队递交请战书,跨越2100 公里,从吉林奔赴抗洪一线;京剧系学生邢文文到云南勐海和湖北山区等地进行慰问演出,《人民日报》发文《大学生:这个寒假不一样》,对她进行报道。参加微视频比赛获奖的秦江波同学说,“思政课的学习,对我有着很大的帮助。特别是老师把政治理论讲授与艺术相结合,让我感觉非常熟悉和亲切,学习理论的过程使我们能够获得与专业视角完全不同的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剖析认识,让我更全面更深入的思考学习。”参加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的音乐系马江男同学在接受北京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我学习思政课以后,对毛泽东的诗词有更深的理解,对我演奏戏曲乐器有更深的认识,更能把握乐曲的曲风,我觉得把艺术形式融入思政课,学生更容易接受”。
五、思政课教学育人成果突出,社会影响广泛
近年来我院思政课坚持立德树人,锐意进取,为推动艺术院校思政课建设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教育教学成果不断显现。我院获得的奖项和成果:教育部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并在结项时被评为优秀;2016—2017 年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奖;北京高校“三全育人”优秀成果奖工作案例类三等奖;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北京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示范点”;第五届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奖优秀奖;北京高校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北京高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优秀项目等。我院《思政课遇上艺术绽放“思想盛宴”的异彩》在“教育部官网”刊登,教学改革经验论文《守正创新,以文化人,打造戏曲融入思政课的育人模式》在《北京教育》发表,还入选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经验案例选编。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视讯、人民网、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等主流媒体近百次以专访、专题、新闻等宣传报导我院教育教学成果。具有戏曲特色的思政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德艺双馨戏曲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其成果和影响也日益显现。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争取更大的育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