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为适应北京文化发展需要和对文化创意设计人才的需求,我们结合时代发展探索了一条卓越文创人才的培养路径和方法。这种方法进一步凸显了中国戏曲学院在北京市文创设计产业中的传统文化的优势资源,进一步加强了中国戏曲学院在新兴文化产业领域的特色优势地位和作用。解决了三个代表性问题:
1
、当下文化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思想引领性不足的问题。当今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复杂多元、意识形态教育有待加强,对各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地域特色文化的认知普遍不足,文化自信力较弱,文创产业大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增强文化认同与人文自信。
2
、文化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特色不鲜明的问题。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教学理论体系尚不完善,知识结构层面相对单一,欠缺精准把握市场需要以及以项目发展为目标的综合化知识能力培养,单一的知识结构成为创新创业的短板,造成职业发展的后劲不足。
3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成果转化能力较弱的问题。学生们核心能力点的培养不够扎实、设计创作动力不足、获得感不强。课程教学成果存在课程结束即封存、落地转化难的痛点。外部环境改变对文创设计人才需求有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以单一专业方向教育为主的模式不再适应今天社会对复合化技能人才需求,文创设计教育理念与当前的变化和未来的需求严重不适应。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我们结合中国戏曲学院特色优势资源,围绕中国优秀传统戏曲文化活化创新、北京区域特色文创设计、互联网+文化与科技整合创新等国家及北京产业发展战略,从外部环境因素入手,结合学校戏曲文化艺术特色,打造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创意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来说,以工作室实践为导向,坚持以艺启人,以美育人,探索第一课堂(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工作室创新)+第三课堂(服务社会创新)的三级课堂依次递进、协同创新模式。团队教学创新实践致力于使文创与智能、线上线下不断融合,实现更多设计的跨界整合创新;努力地使师生设计的作品更多地触达用户,并不断地创新迭代产品,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为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落实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强化京剧这张北京文化名片的文化传播 力,明确了各类文化创意产品的特征和设计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总结了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多年的教学实践成果,梳理出了一套完整可行且具有指导意义的戏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教学理论体系、教学方法、设计流程,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元素的视觉设计转译方法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弥补了文创产品研发只注重文化而忽略设计、忽略工艺、忽略方法指导只注重设计忽略了文化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