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 守正创新”的现代戏曲作曲人才 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211220


 

一、成果简介


成果曾

获奖励

情况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获奖等级

授奖部门

2017

京剧《青衣》

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

文化部

2017

京剧《青衣》

江苏省第三届文华奖

江苏省

2017

京剧《西安事变》

“五个一”工程奖

中宣部

2017

京剧《西安事变》

第十五届文华大奖

文化部

2017

京剧《西安事变》

获得国家精品剧目奖

文化部

2017

京剧《庄妃》

“五个一”工程奖

中宣部

2017

京剧《抗倭英雄戚继光》

“五个一”工程奖

中宣部

2017

豫剧《秦豫情》

陕西省艺术节文华剧目奖

陕西省

2017

新年戏曲晚会

作曲配器演奏

中宣部、文化部

2018

新年戏曲晚会

作曲配器演奏

中宣部、文化部

2019

新年戏曲晚会

作曲配器演奏

中宣部、文化部

2019

京剧《北平无战事》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入选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文旅部

2019

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三等奖

北京市教委

2020

新年戏曲晚会

作曲配器演奏

中宣部、文旅部

2020

京剧《秋瑾》

北京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北京市

2021

京剧《燕翼堂》《突围大别山》《血沃冰花》

入选第九届中国京剧艺术节

文旅部、北京市

2021

京剧《花漫一碗泉》《挂云山》《关东女》

入选第九届中国京剧艺术节

文旅部、北京市

2017

第六届文华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演

优秀指导教师

文旅部

2021

第七届文华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演

优秀指导教师

文旅部

成果起止时间

开始:2010年09月01日 完成:2015年07月15日

主题词

教学相长;守正创新;现代戏曲作曲;人才培养模式

1.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不超过1000字)

1.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不超过1000字)
成果介绍: 2020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作为本院音乐学一级学科建设主体,近年来在教学相长中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取得了突破性和阶段性成果,证明了总书记回信中强调的“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的教育思想的科学性,即在“教学相长”中坚持“守正创新”。戏曲作曲人才培养是一项理论学习与创作实践密切相连的教学工作,需要通过大量的创作实践检验教学成效,并以其获得实践检验的成果反哺教学。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特别是近五年逐步成型的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形成了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相长 守正创新”的现代戏曲作曲人才培养模式。
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一)深化专业改革,形成戏曲音乐与西方音乐跨学科、跨门类的教学体系
在突出戏曲作曲唱腔写作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具有本院特点的《戏剧音乐写作》《戏曲唱腔概论》《戏曲唱腔模唱》等特色课程,将西洋“四大件”课程融入戏曲音乐创作因素,形成了我国同类艺术院校中唯一融合民族音乐、戏曲音乐、西洋音乐的跨学科、跨门类的教学体系。
(二)融传统与创新课程于一体的教学体系,加强学生艺术实践创作能力。
针对戏曲作曲学生专业积累和艺术实践不足等问题,陆续开设了实践性课程《锣鼓经》《数字乐队合奏课》等课程,形成了融传统与创新课程于一体的教学体系。解决了作曲专业以往注重课堂理论学习,而乐队合奏能力不足等问题。
(三)以教师创作引领,形成了实践与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的有效机制
该专业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创作引领作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近几年实践教学成果有中国戏曲学院艺术实践品牌--京剧《长征组歌》《古代诗词戏曲演唱会》《戏曲作品音乐会》《秋瑾》《国韵留声——建党百年国戏作曲家作品音乐会》等原创作品系列音乐会;戏曲作曲专业师生承担了近10年的国家最高规格的、由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观看的新年戏曲晚会的创作工作。
(四)坚持市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有机结合
通过加强与各专业院团、教学机构等用人单位的联系,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授课内容。通过推出优秀艺术作品,扩大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有力推动了创作科研、艺术实践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

2.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不超过1000字)

2.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不超过1000字)
在思路上,坚持教学相长,重视戏曲作曲人才培养的教学思路
通过教师的示范创作与演出所形成的经验,通过课堂传授实践创作的方式方法,坚持教师引导,将理论讲授与实践创作相结合,一方面,学生的写作技术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学生的创意对教师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启发和补充,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有现实意义。
在方法上,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戏曲作曲人才培养的融合发展
音乐系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培养了众多优秀戏曲音乐人才,坚持保护传承与发展创新并重,如在深化戏曲作曲教育传统学科优势的基础上,新增创新型课程;通过演出形式的创新,推动经典红色音乐作品的创作与传播等。根据戏曲作曲人才培养的特点,通过培养戏曲作曲高等复合型专门人才为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保证人才成长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对民族传统优秀音乐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坚定文化自信,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在思想上,坚持与时俱进,拓展现代戏曲作曲人才培养理念
在继承人才培养定位、模式、课程教学体系优秀传统基因的基础上,致力于不断丰富和拓展戏曲作曲人才培养理念。一是多层次的戏曲作曲人才纵向培养机制。音乐系戏曲作曲专业人才培养在不断总结过去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应新的生源条件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为适应新情况,形成了附中、本科、硕士研究生的纵向的人才培养机制。目前,音乐系戏曲作曲专业是全国唯一的一个“本、硕”教育一体化的戏曲作曲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二是宽口径的戏曲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戏曲作曲本科及研究生专业剧种不仅囊括了京剧、昆曲、评剧、河北梆子、豫剧、黄梅戏等,为众多地方剧种培养作曲人才,还承担了国家戏曲人才培养任务,在2016年至2020年连续五年举办了“文化和旅游部高级戏曲艺术人才培养项目高级研修班作曲班”。三是多角度探索戏曲作曲的研究和教学应用。近几年,音乐系在该专业教学过程中以艺术实践、创作、科研推动教学建设,形成了“教学、实践、科研、创作”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在路径上,坚持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构建戏曲作曲人才实践教学平台
音乐系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如中国评剧院、天津青年京剧团、黑龙江省京剧院、海南省文化艺术学、广西桂林市桂剧院、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等实践教学基地。在教学方面始终注重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以便于学生更好的在这两种不同模式的教学方法中获得知识的互补与扩充。

3.成果创新点(不超过800字)

3.成果的创新点(不超过800字)
(1)教学思维与模式的创新:解决艺术院校戏曲作曲专业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科研的合理转化的课题,将原来相对独立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等环节,通过统筹策划的一个课题和载体,纳入到一体的、立体的实践当中,总结实践科研的教学成果,使其反哺课堂教学,编写出版教材、视频,将实践创作新作品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是本成果的主要创新点。
(2)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针对新时期生源特点和音乐人才成长规律,将《锣鼓经》《戏曲唱腔概论》《戏曲唱腔模唱》和以现代音乐科技为平台、融合西方作曲技术的《数字乐队合奏课》等课程纳入作曲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课程,这样不仅保持了戏曲音乐形态和特征的传统课程,还融合了创新型课程,体现了“守正创新”的意识。在目前各音乐院校尚属首例,对我国艺术院校戏曲作曲专业人才培养有引领示范作用。
(4)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由教师引领创作,学生共同参与,打造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由戏曲作曲师生创作的京剧音乐史诗《长征组歌》借鉴了西方“清唱剧”和“音乐剧”等演出形式,形成了不同于以往舞台戏曲剧目的演出新样式;《古代诗词戏曲演唱会》将中国古代诗词与戏曲音乐两种传统元素有机结合,通过用多剧种戏曲唱腔音乐演唱中国诗词,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戏曲艺术,拓展戏曲传播样式和途径,是一次全新的艺术探索与实践;《新年戏曲晚会》戏曲音乐的创作范围涉及我国的大小戏曲剧种100多个,汇集了近年来各种新创现代题材戏曲剧目的经典唱段,在创作题材与创作手法上力求创新。戏曲作曲师生开展的各类艺术实践活动,起到了国家级院校高水平的创新示范作用,同时为今后学院教学成果迈向全国最高艺术殿堂打开了通道。

4.成果推广应用效果(不超过1000字)

4.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不超过1000字)
(1)专业特色建设逐步完善,专业的社会影响力、竞争力和高端创作、比赛获奖率明显增强和提高。2018年获得《教学成果创新实践奖——从“零件教学”到“成品教学”》二等奖,2020年戏曲作曲专业获批北京市一流专业。近五年由音乐系戏曲作曲师生创作并公演的剧目有京剧《青衣》(荣获江苏省第三届文华奖、入选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京剧《北平无战事》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并入选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京剧《燕翼堂》《突围大别山》入选第九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等等。教师和学生近年来获得了多项政府最高奖,如京剧《西安事变》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十五届文华大奖、京剧《庄妃》京剧《抗倭将军戚继光》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京剧《秋瑾》获批北京市艺术基金项目等。戏曲作曲专业教师连续多年担任“新年戏曲晚会”的节目的创作以及所有节目的伴奏任务。这是由中宣部、文化部主办的每年艺术盛会,也是每年国家领导人唯一出席现场并向全球电视转播的一场晚会。师资教学水平和质量也不断提升,年轻师资不断成长和壮大,工作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
(2)通过科研创作与实践教学相互拓展。近五年所出版的著作及教材有马骏《评剧作曲技法》(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9年5月)、沈鹏飞《沈鹏飞京剧唱腔作品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21年9月)、李楠《复调音乐写作技巧》(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9年8月)、牛长虹《板胡大典》(上海音乐出版社 2020年)、牛长虹《板胡戏曲风格乐曲十二首》(人民音乐出版社2020年)等科研成果。所创作的作品既提高了教师与学生的专业水平,又弘扬了主旋律和核心价值观,同时传承传播了优秀传统文化,如推出原创大型京剧音乐史诗《长征组歌》、“古代诗词”戏曲演唱会、《戏韵管弦民族音乐会》《国韵留声建党百年戏曲演唱会》《新年戏曲晚会》等系列艺术实践活动,不论是教学创新、艺术创新、科技创新、还是各类品牌的打造,都具有持续性和不断提高的空间,随之形成的教学资源的转化,已经形成了本系音乐学学科办学特色。
(3) “戏曲伴奏新模式”,为各戏曲团体解决乐队伴奏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手段,逐步被一些戏曲院团所借鉴和推广。只要我们坚持研究与推广下去,必将产生更好更大的社会影响。几年来,新伴奏模式已与中国评剧院、黑龙江省京剧院、天津青年京剧团、海南省琼剧院、河南省豫剧院等院团合作,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二、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1)完成人姓名

尹晓东

性别

出生年月

1966年07月

最后学历

大学本科

参加工作时间

1985年03月

高校教龄

2

专业技术职称

一级作曲

现任党政职务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

工作单位

中国戏曲学院

联系电话

13601303852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作曲及音乐理论研究、教学

电子信箱

yinxd3534@sina.com

通讯地址

万泉寺400号

邮政编码

100073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京剧《三寸金莲》荣获文华奖音乐创作奖;京剧《青衣》荣获第三届江苏省文华奖;京剧《北平无战事》、《燕冀山》、《突围大别山》入围京剧节;京剧《秋瑾》北京市文华艺术基金。创作的《郑和下西洋》《钦差林则徐》《知音》《青衣》《北平无战事》等多剧入选中国京剧节或中国艺术节,并多次获奖。创作的剧目多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






尹晓东,现任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国家一级作曲,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是目前戏曲尤其是京剧音乐界颇有成就的作曲家。他是文革结束后湖北省戏曲学校恢复招生考入该校的第一批学生,从此,他与中国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先入武汉京剧团任演奏员,后又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作曲系学习。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文化部艺术局戏剧处、演出处、戏剧曲艺处工作。2009年至2020年,先后在国家京剧院和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工作。
尹晓东同志在几十年的艺术工作实践中,一方面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不断运用到艺术管理中,使艺术发展更符合艺术规律;一方面又把积累的管理经验和培养的广阔宏观视角,运用到艺术创作之中。三十年来,这种相辅相成的艺术实践从未间断。戏曲作曲是一个既需要深厚的民族民间音乐和传统曲调的积累,又需要掌握现代音乐技法的专业,因而成材率不高。已故著名京剧作曲家张延培曾这样评价尹晓东:“在京剧音乐创作人才极度匮乏的今天,他的坚持不懈和勤奋精神,以及突出的专业能力深得业内专家肯定。”他凭着少年时期打下的良好基础,加上后天的刻苦钻研,成为当下不可多得的京剧作曲家。
三十年来,他独立或与人合作为京、津、沪、鄂、滇、苏、鲁、黑、辽等20多个京剧和其他艺术院团创作了30多部剧目。他的音乐创作体裁多样,题材广泛,既有京剧历史剧、现代戏、整理改编传统戏,也有京剧电影、电视剧,还有话剧、杂技、大型晚会以及戏歌等。他是一位善于继承、勇于创新,不断用自己的艺术实践促进戏曲音乐传承发展的作曲家。他创作视野开阔,善于兼收并蓄,他创作的京剧音乐既能听到深厚的传统语汇,又能感到颇有时代感的新旋律。他独立或与人合作创作的《郑和下西洋》《钦差林则徐》《知音》《青衣》《北平无战事》等多剧入选中国京剧节或中国艺术节,并多次获奖。他是一位有着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曲家。戏曲界素有“戏以曲传”的传统,好的唱腔不仅可以塑造人物,还可独立于剧目以外流传,音乐对于剧目的影响和艺术家的造就至关重要。他的音乐创作是对这一传统的大力弘扬。他创作的剧目使张艳玲、刘薇、胡春华等多位演员获得了梅花奖,孟广禄更是因为他创作的两部新戏,使其获得“二度梅”。他还是一位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音乐家。他与陶然合作编著的《毛泽东诗词唱段精选》,对建国以来广为流传的毛泽东诗词戏曲、曲艺唱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他对京剧现代戏音乐创作的研究也引人瞩目,他的《一份于会泳音乐手稿的启示》广受重视。他的理论研究涉及音乐创作、戏剧创作、非遗保护、艺术管理等多方面,在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戏剧等报刊发表论文或文章数十篇,一些研究成果被转化为文艺政策。

本人签名:

 2021 年 12月 20

第(2)完成人姓名

谢振强

性别

出生年月

1964年01月

最后学历

本科

参加工作时间

1980年09月

高校教龄

12

专业技术职称

教授

现任党政职

音乐系主任

工作单位

中国戏曲学院

联系电话

13910006658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京剧作曲

电子信箱

13910006658@163.com

通讯地址

万泉寺400号

邮政编码

100073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先后为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及地方省市戏曲院团近40部大型新编剧目创作。京剧《月照塞北》荣获文华奖音乐创作奖;京剧《西安事变》荣获文华剧目大奖。京剧《西安事变》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荣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戏曲音乐作曲家,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谢振强: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长,国家一级作曲,文化部专家。现任中国戏曲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音乐系主任。主持了音乐系本科与研究生各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整合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科研与艺术实践活动,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特点,大力探索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门办学,服务社会,在科研教研基础上,逐步完善了具有本院特点的各专业教育教学体系。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和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开展一系列艺术创作实践活动,如创排了京剧音乐史诗《长征组歌》、古代诗词戏曲音乐创作与演出、《戏韵管弦》系列民族音乐会、戏曲伴奏新模式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等,逐步形成了中国戏曲学院音乐学一级学科的办学特色,近年来带领音乐系师生,连续几年承担了国家最高规格的《新年戏曲晚会》的创作与演出任务,受到各级领导和全国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和广泛关注。先后为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及地方省市戏曲院团近40部大型新编剧目创作。代表作品:《西安事变》《洛神赋》《樊姬夫人》《花蕊》《月照塞北》《如姬》《奇女无容》等。“文华剧目大奖”“文华作曲单项奖”获得者。为国家重要晚会、中央及地方电视台春晚创作音乐作品60余首。代表作品:京剧联唱《我是中国人》《沁园春·雪》《走进新时代》《中国京剧》《神州故事》等。1999年被编入《当代戏剧家传略》(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本人签名:

  202112 月20 日

第(3)完成人姓名

沈鹏飞

性别

出生年月

1964年05月

最后学历

本科

参加工作时间

1981年08月

高校教龄

39

专业技术职称

一级作曲

现任党政职务

音乐系书记

工作单位

中国戏曲学院

联系电话

13811166000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京剧作曲

电子信箱

shenpengfei@nacta.edu.cn

通讯地址

万泉寺400号

邮政编码

100073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先后为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及地方省市戏曲院团近40部大型新编剧目创作。京剧《将军道》荣获文华奖音乐创作奖;京剧《花满一碗泉》、《关东女》、《挂云山》入围第九届京剧艺术节。京剧《将军道》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荣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沈鹏飞,国家一级作曲,研究生导师,音乐系党总支书记、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剧协会员。
至今参与众多京剧剧目、晚会作品及央视、北京电视台等唱腔及音乐创作。本人参与创作的剧目曾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剧目奖”;“京剧节一等奖”。个人曾荣获“文华音乐创作奖”、多次荣获京剧节“最佳作曲奖”和其他省部级奖项等。代表作品:《将军道》、《苏秦》、《庄妃》、《花漫一碗泉》、《悲惨世界》、《新三字经》、《长征组歌》等剧目。戏歌《走向复兴》、《国色天香》、《我是中国人》、《新时代中国梦绽放光芒》等,戏曲电视连续剧《杜十娘》等作品。

本人签名:

  2021年 12月 20

第(4)完成人姓名

牛长虹

性别

出生年月

1971年11月

最后学历

硕士

参加工作时间

1994年09月

高校教龄

19

专业技术职称

教授

现任党政职务

音乐系副主任

工作单位

中国戏曲学院

联系电话

13911391063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板胡

电子信箱

12339169@qq.com

通讯地址

万泉寺400号

邮政编码

100079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曾获得北京市属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属高校青年拔尖人才。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荣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教授的学生在文化部举办的文华艺术院校奖“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演奏比赛”、“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中国器乐电视大赛”、北京音乐家协会、各个行业学会及各地方文化厅举办的等国内重要比赛中屡次获得本专业的第一名与金奖,获奖学生几十人次。






牛长虹,女,板胡演奏家,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音乐系副主任,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副会长,首都女教授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牛长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与旅游部首次通报表扬的全国百名优秀戏曲专业专兼职教师之一。她作为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参与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及中国戏曲学院教研教改的十几项科研项目。曾获得北京市属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属高校青年拔尖人才。作为主要完成人的 《从“零件教学”到“成品教学”的创新实践》项目获得201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多年来,在国内多个重要刊物、核心刊物发表十余篇关于板胡与民族器乐教学演奏的论文;出版教材专著《板胡地方风格技巧练习》、《板胡戏曲风格乐曲十二首》。 出版个人演奏DVD《牛长虹板胡音乐会》等;担任策划、音乐总监出版DVD《2013戏韵管弦音乐会》、《戏韵管弦新作品音乐会》;担任策划、指导教师出版DVD《三院校板胡教学交流会》等。
多年来担任民族器乐专业教学工作,为我国培养出了一批青年板胡演奏人才。教授的学生在文化部举办的文华艺术院校奖“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演奏比赛”、“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中国器乐电视大赛”、北京音乐家协会、各个行业学会及各地方文化厅举办的等国内重要比赛中屡次获得本专业的第一名与金奖,获奖学生几十人次。
曾担任文化部文华奖青少年民族乐器大赛评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器乐电视大赛评委、文化与旅游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评审专家、北京市高校教师职务专业学术评议专家、北京市教委艺术节专家评委以及国内各重要赛事的评委工作。
牛长虹的演奏风格浓郁、真挚感人、细腻淳朴,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大胆创新,多年来,致力于板胡戏曲风格演奏的研究与创新,创作了板胡独奏曲《中原风》,与国内著名作曲家合作,委约创作并首演了《秦香莲》《皮影宣叙》《丝韵》《气贯长虹》等一批板胡协奏曲。应邀与国内各国家级乐团有成功合作,出访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希腊、新加坡等二十多个国家与地区。


本人签名:

 2021 年 12月 20

第(5)完成人姓名

马骏

性别

出生年月

1973年11月

最后学历

本科

参加工作时间

1989年09月

高校教龄

19

专业技术职称

副教授

现任党政职务

作曲教研室主任

工作单位

中国戏曲学院

联系电话

13911583895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评剧作曲、配器

电子信箱

308241827@qq.com

通讯地址

万泉寺400号

邮政编码

100073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荣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马骏,现任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副教授,戏曲作曲教研室主任。 近年来创作的音乐类型涉及戏曲音乐作品(评剧、京剧、河北梆子、秦腔等多剧种)50余部,舞蹈音乐、民族管弦乐、民族室内乐、影视剧音乐等作品50余部,以及各种大型晚会音乐。作品荣获: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三届全国地方戏(南北片)调演一等奖、电影《情敌之爱》斩获亚洲国际青少年电影节“最佳音乐奖”。教学成果奖:《从‘零件教学’到‘成品教学’的创新实践》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出版成果:编著《评剧作曲技法》(2019年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专辑《白毛女》(北京文华艺术音像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本人签名:

 2021 年12 月 20

第(6)完成人姓名

徐锵

性别

出生年月

1976年02月

最后学历

硕士

参加工作时间

2000年07月

高校教龄

22

专业技术职称

副教授

现任党政职务

工作单位

中国戏曲学院

联系电话

13911885760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黄梅戏作曲

电子信箱

qangqang1976@sina.com

通讯地址

万泉寺400号

邮政编码

100073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获北京市属市管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黄梅戏《半边月》获安徽省第六届艺术节上获得剧目一等奖 小剧场京剧《祝福》获第八届中国戏剧节音乐(作曲)奖 黄梅小戏《梦里杏花天》获得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二等奖 论文获北京教委颁发的艺术教育科学论文二等奖 获中国戏曲学院育人标兵






徐锵:女。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作曲专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
论文著作:
论著:《黄梅戏名段赏析》安徽文艺出版社 《中老年激情广场戏曲篇》四川文艺出版社 论文:《简论黄梅戏乐队的发展》 《对戏曲作曲教学的一些思考》 《浅谈戏曲唱腔改革》 《戏曲作曲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地方戏唱腔音乐改革浅谈—以豫剧、评剧、吕剧为例》 《谈戏曲音乐创作中的“对比与统一”—以京剧<杜鹃山>黄梅戏<天仙配>等为例》 作品: 黄梅戏《半边月》(作曲、配器) 黄梅小戏《梦里杏花天》(作曲) 小剧场京剧《祝福》(作曲、配器) 黄梅戏电视剧《郎对花姐对花》(作曲) 器乐曲:琵琶与乐队《品戏》(作曲) 京剧《红色娘子军》配器 黄梅戏《一个不能少》作曲 创作的儿歌《小草帽》、《小扇子》入选《小朋友心中的歌》 黄梅戏电视电影《长相知》作曲。                
科研项目:
《黄梅戏作曲人才培养改革》项目负责人 《戏曲作曲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负责人

本人签名:

  202112 月 20

第(7)完成人姓名

刘恺岩

性别

出生年月

1992年03月

最后学历

硕士

参加工作时间

2017年07月

高校教龄

4

专业技术职称

讲师

现任党政职务

音乐系党总支宣传委员

工作单位

中国戏曲学院

联系电话

13501266103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京剧作曲

电子信箱

1287716218@qq.com

通讯地址

万泉寺400号

邮政编码

100073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12.9戏曲节最佳音乐设计奖;中国戏曲学院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三等奖等






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京剧作曲教师、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京剧作曲教师。本硕就读于中国戏曲学院作曲专业。

担任本科及研究生《京剧作曲》、《京剧唱腔概论》、《京剧唱腔基础》、《京剧现代音乐赏析》、《戏曲音乐基础》、《京昆剧目音乐赏析》等课程主课教师。

作品:京剧《苏秦》、《庄妃与多尔衮》、《南海子》、《花漫一碗泉》、京歌《新时代中国梦绽放光芒》、器乐曲《京花儿》等。应邀为美国宾汉顿文理学院院庆谱曲多首作品并在美首演;担任《新年戏曲晚会》、《恭王府中秋音乐会》、《古代诗词戏曲演唱会》等作曲配器;担任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光荣绽放”十大系列节目和声编配。

荣誉:2.9戏曲节最佳音乐设计奖;中国戏曲学院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三等奖等

本人签名:

 2021 年 12月 20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 月 日